濉溪颍上180MW水面光伏项目(亚洲最大水上漂浮式光伏项目)中宁美橙45MWp光伏电站▲西电宝鸡电气屋顶光伏项目除以上项目外,中国西电集团更是积极布局海外新能源市场。
产业链:上下游价格分化加剧,硅料价格2021年维持高位根据PV Infolink公布的价格数据,2021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,但不同环节的价格涨幅差别较大。可用建筑面积广阔,市场规模超过千亿根据中国建筑科学院太阳能应用研究中心的测算,截至2020年,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可安装光伏超过400GW,每年竣工建筑面 积可安装40GW,潜在市场空间达千亿元。
胶膜:EVA粒子扩产周期较长,供给相对紧缺光伏级EVA粒子是光伏胶膜的主要原材料,2021年9月起,受能耗双控限电政策影响,EVA粒子厂商开工率有所下滑,推动粒子价格大幅上涨。商业模式发生变化,民企倾向于BT/BOT和开发带动EPC此前企业在进行电站开发时多采用BOO(自建自持)的方式,即利用自持电站来发电并获得发电收入。短期需求展望: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达到226GW据测算,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受原材料高企等原因或增速放缓,Q4抢装潮预计不及往年;而海外光伏在疫情的冲击下依旧保 持高速增长。长期需求展望:2021-30年预计全球年均新增装机364GW在一次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双重约束下,我们预计十四五/十五五期间,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分别有望达到96/182GW, CAGR分别为22%/17%;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275/501GW, CAGR分别为24%/16%。与此同时,国 内通威、大全等硅料龙头扩产成本优势显著,完全成本低于二三线厂商20%以上,且新建产线成本更低,并有望在2022H1领 先投产,预计业绩将在2022年硅料仍显紧缺的背景下加速释放。
央企频繁购买电站,民企加速轻资产转型在整县推进模式之下,国企持有光伏电 站的技术、资源优势明显。光伏级EVA作为胶膜主要原材料,目前国内仅有斯尔邦、联泓和宁波台塑三家企业可以批量供应,且存在着扩产周期长、生产 壁垒高等问题,从开工到投产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。当其它行业普现哀鸿时,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的火爆折射出中国双碳目标的强大威力。
如果说十年前无序扩张无非导致行业内的成百上千玩家破产倒闭,那么十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,则可能牵扯到的就是很多个行业。王勃华在现场用了更直白的话来警示那些传统玩家们:桃子熟了,行业发展前景好了,别主角不是你了。当风光发电到2030年要占到30%以上,到2060年占到一半以上,产能过剩、无序竞争就足以引发系统性风险,这或许才是监管层最担心的问题所在。王勃华的「行业回顾」依旧喜讯连连,振奋人心。
不过,这个建议有多少人能听得懂就不得而知了国金证券(11.190, -0.03, -0.27%)表示,与其说是两家龙头之间的价格战,不如更应该看作是对近两年的行业新进入者、以及当前还在蠢蠢欲动要进入硅片行业的潜在新玩家的威慑。
有媒体认为,隆基短时间内的第二次降价,表明硅片领域价格战已经提前打响,另一硅片巨头中环股份(39.510, -0.91, -2.25%)存在继续跟进的可能性,且为大概率事件,而此或将导致光伏硅片竞争格局的改变。近期,随着硅料价格的下调,近乎全产业链价格开始下行,硅料在今年年底及明年上半年新产能开始增加,虽然行业判断在明年上半年硅料依旧处于紧平衡状态,但是至明年年底,硅料将满足需求,那组件价格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,低于1.8元/W似乎成为必然趋势,但是底线在哪儿?。争论在股市上亦有所反应。除部分一线企业维稳报价,大部分二、三线组件企业对报价进行调整。
消化库存能力强,这也体现龙头企业经营管理的前瞻性。对于此次价格的下调,兴业证券(9.780, -0.14, -1.41%)认为,本轮硅片价格下降预计受硅片企业库存累积的压力影响,同时硅片厚度正由170m加速朝着更薄的165m规格切换,下跌幅度也包含对不同厚度硅片价格的体现。现今市场主流组件价格均价均低于2.0元/W。在2020年初,行业人士曾经预判当年底组件或达到1.4元/W的水准,但是随着下半年硅料价格的上涨,2020年组件价格以1.70元/W左右的价格收尾。
亦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,龙头企业下调硅片价格,使得其短期利润承压,但由于同步消化了库存,也相应抢占了市场。至成稿时,隆基每股报价81.74元,下跌4.38%。
其中,182、210电池片的价格分别下调1.8%。12月17日早盘,隆基震荡下滑。
PVInfoLink数据显示,进入12月份之后,多晶硅致密料实现了两连降。截至午盘,隆基股份(79.940, -1.96, -2.39%)报每股82.21元,下跌3.83%。公司的硅片既对内使用、也对外销售,硅片降价将带来一定的降本情况。PVInfoLink 12月15日数据显示,在硅料、硅片价格同时下调时,电池价格同样开始下行。12月16日晚,距上次报价仅仅过去半月,隆基再次下调全线产品价格。国盛证券、东吴证券(8.870, 0.00, 0.00%)在隆基11月30日硅片报价之后,在其研报中表示降价有助于下游需求的提升,刺激板块情绪,进而增强市场信心。
隆基在短时间内的两次降价在业内及资本市场看法不一。但有报道显示,组件价格在持续松动中,单晶大尺寸组件表现明显。
硅料价格的下调的确促进了产业链价格的走低。产业链进入降价模式?组件1.4元/W是否可期抛开隆基此次降价对自身的影响不谈,行业更多认为隆基的此两次降价有助于行业的发展。
日前,在国开新能源2021年集中采购光伏组件采购项目公示的中标候选人中,红太阳投标报价3312万元,书面折合单价1.84元/W。虽然其供货时间当时暂定为2022年1月10日-2月20日,但反映出行业对组件价格趋势的判断。
12月1日的价格评析中,硅料高价、均价均为269元/kg,12月8日的数据显示高价、均价均为为258元/kg,环比下降4.09%;12月15日价格评析显示高价251元/kg、均价247元/kg,周环比分别下降2.71%、4.26%。券商看好散户看衰??隆基股价跌4.38%对于此次降价的原因,隆基方面给予的解释为:此次是受上游行情影响进行相关调整。随着明年装机热潮的来临,硅片龙头也将因此轮降价而受益。2021年,组件价格长期稳定在1.80元/W左右的水准,但从十一小长假之后,价格迅速突破2.0元/W的大关,最高升至2.20元+/W的水准。
国金证券认为隆基硅片价格下调对应组件端成本下降7-8分/W,预计将有大量项目进入可装机成本区间,能有效激发年底抢装需求。但其认为在硅料260-270元/kg的硅料价格下,硅片边际产能或已接近盈亏平衡点,在硅料实质性降价前,硅片已经不存在太多降价空间。
在11月30日隆基首次下调硅片价格,以及随后中环下调产品价格后,多家证券纷纷发声。财经媒体认为,从2019年开始,隆基开始在向整合的方向发展,此时硅片外销比例为75%,外销毛利达44%,但预计到2022年及以后,硅片外售量占比将降至30%左右,外售毛利在公司总毛利中占比将降至15%左右,硅片的盈利波动对公司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。
在两周时间内,硅料高价、均价下降幅度分别为6.92%、8.18%。相较于券商以及部门媒体的看好,部分散户投资者对隆基此次降价并不看好,认为此举为隆基的过分反应,亦有认为这是降价将成为业内常态。
此次报价中, M10尺寸由6.20元下调至5.85元,下调幅度为5.65%;M6尺寸由5.32元下调至5.03元,下调幅度为5.45%;G1尺寸由5.12元下调至4.83元,下调幅度为5.66%。海通证券(12.240, 0.00, 0.00%)认为,硅片龙头的库存压力、存货减值风险都不大。PVInfoLink预判,一季度500W+组件单玻报价来到1.84-1.88元/W的水位,价格竞争已悄然开始,不排除逐季跌价速度将增快。对于组件周环比持稳的现象,其认为12月中旬供应链价格博弈持续,叠加一季度需求尚不明朗,使得终端对于明年整体价格观望心态更加浓厚。
2021年,由于产业链的持续高价等原因,全国新增装机要低于预期,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会议中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指出:2021年光伏装机总量预计将由原来的55GW-65GW下调至45GW-55GW,而20222年在国内巨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储备量推动下,预计光伏装机量或增至75GW以上券商看好散户看衰??隆基股价跌4.38%对于此次降价的原因,隆基方面给予的解释为:此次是受上游行情影响进行相关调整。
相较于券商以及部门媒体的看好,部分散户投资者对隆基此次降价并不看好,认为此举为隆基的过分反应,亦有认为这是降价将成为业内常态。争论在股市上亦有所反应。
12月1日的价格评析中,硅料高价、均价均为269元/kg,12月8日的数据显示高价、均价均为为258元/kg,环比下降4.09%;12月15日价格评析显示高价251元/kg、均价247元/kg,周环比分别下降2.71%、4.26%。PVInfoLink数据显示,进入12月份之后,多晶硅致密料实现了两连降。